本月起,一个全新的事物——专业混凝土销售代理公司将现身常州市。由此,在混凝土行业中,常州混凝土行业浴火重生,向机制改革求生存,生产和销售实现剥离。
“预计可减少一半搅拌车,穿城送货现象也将消失,不仅可大幅降低运输成本,也将减少搅拌车对城市道路和环境的影响。”本月8日,常州市混凝土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介绍,受省、市环保新政影响,今年起至2016年,常州市混凝土行业面临环保重压,2年内将更换70%的搅拌车,3年内将封闭95%的生产线,总投入超过30亿元。
而常州市混凝土行业本来就不景气,最突出的是产能严重过剩。目前共有混凝土企业36家,年设计产能超过5000万立方米,但2013年实际供应量仅1860万立方米,产能利用率不到4成,而未来几年仍难乐观。据市混凝土协会预计,5年内常州市年市场容量在1300-1800万立方米,即便按达产率70%测算,需削减近5成产能。
由于严重供过于求,生产企业恶性压价竞争、垫资现象普遍。为规范市场,保证混凝土产品质量,市建设局质监站曾确定指导价和预警价,规定发包最高下浮不得超过17%,但去年大部分时间,全市合同实际成交价普遍在指导价以下22%-32%。受累于此,多数企业处于亏损边缘,近两年已有4家企业关门。
全行业如何度过困境?
在协会提议下,常州市混凝土企业根据行业现实,创造性地提出了行业整合新思路,由相关混凝土企业在自愿前提下,自主成立数家专业销售公司。
按照新的营销模式,参与整合的生产企业不再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自愿将混凝土销售事务委托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接受生产企业委托后,根据业务情况,本着方便客户、服务客户、降低生产企业成本的原则,合理配置所代理生产企业产能,做到就近配货、送货。“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整合了生产企业的生产线、运输车辆等资源,提高综合效率的同时,又减少了对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多家混凝土公司都这样认为。
以往企业自产自销,各自为战,效率较低。比如,城南10家企业沿新运河及支流两侧分布,如果所接项目在城北,就不得不穿城远距离送货,远远超过15公里的合理送货半径。据行业协会统计,这类运输约占总量的20%。
而组成销售公司经营后,通过就近安排送货和车辆调度,不但缩短了送货距离,预计全市还将减少一半搅拌车,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经过测算,目前的1400辆混凝土搅拌车,届时700辆就够用,原本需要更换983辆黄标车,这样一来,只要更换283辆,其他500辆直接淘汰。仅减少搅拌车,全行业就可节省资金约8亿元,每年还将减少运营开支8000万元以上。
更为关键的是,减少一半搅拌车和穿城运货现象消失,城市环境和市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由于搅拌车保有多,车体重,违章多,严重影响城市道路和交通安全。据交管部门统计,近些年,常州市每年都有几十人死伤于混凝土车轮下。
对此,市建设局表示,混凝土车困扰城市是一个全国性问题,常州市混凝土行业将生产和销售分离的做法,对行业、城市都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