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正在以PM2.5为主,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规划。”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日前出席论坛时表示,由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于7月底8月初全文公布。中央将投资在1.7万亿元左右,年增5000个PM2.5监测点。据透露,对于大气污染治理,“中央决心很大”。
京出台首个地方性大气污染治理条例
在中央屡屡表态之前,各地就开始部署地区大气污染的防治。
山东省17日发布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及《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行动计划》,定下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的目标。
在河北,《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已编写完毕,其核心内容是,河北省将出台50条大气治理措施,缓解PM2.5、PM10等污染。
在重庆,6月底《重庆市主城区尘污染防治办法》已通过审议,增添了大气污染防治新举措,明确了施工作业须遵守的八项规定,新增了“对开挖、爆破、切割等施工作业面(点)进行封闭施工或者采取洒水、喷淋等控尘降尘措施”的规定。在天津,《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中提出,将以防治PM2.5和PM10污染为重点。在六项污染物中已达标指标维持良好的前提下,PM2.5、PM10两项主要超标指标实现逐步改善,同时实现“十三五”煤炭“零增长”。
而在北京,更是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大气污染治理条例,并于24日提请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审议。
“各地自主制定的规划也是重要的。毕竟各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同,发展替代产业的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各地在进行治理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其本地区经济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
“目前,我国各个省份‘分灶吃饭’,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利益和诉求,各自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在情理之中,但空气污染并无边界,需要统筹治理。”中国社科院城市和环境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牛凤瑞告诉记者,中央一级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可行的区域发展分工计划,制定总体规则,而不是地方之间横向“扯皮”。
马军称,区域联防联控在目前实现比较困难,其中污染信息的不流通、不公开是重要桎梏。
大气污染治理需先公开污染信息
早在3月份,就有消息透露,由环保部带头起草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在制定中。就在日前,《行动计划》终于“靴子落地”。
对此,业内人士评价颇高。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此间发表评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标志着中国大气污染管理模式由总量控制向质量改善、由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由单一污染源控制向多种污染源综合防控、由属地管理向区域联防联控的全面、战略性转变。
实际上,在环保部牵头起草的《行动计划》中,区域联防联控也成为要求之一。据知情人士透露,《行动计划》将全国分为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并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不同地区设定了不同PM2.5控制目标,其中京津冀地区目标最严。
周生贤透露,将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通过控制产能过剩,两高一资,特别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氧化铝等高排放;继续实行能源结构调整,国家将限煤增气多用电,以控制污染的增加,同时增加其他方面的能源,包括风能、水能等。
在控制排放方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进一步要求提高机动车标准及用油油品质量。初步考虑将机动车由国四标准全面提高到国五标准,用油将从国三标准普遍提高至国四标准。
周生贤称,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治理PM2.5污染的治本之策。未来淘汰落后产能将会加快,有可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21个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