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输使用全程监管保证工程质量
混凝土试块中植入芯片后,其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使用项目,使用部位,是否质量过硬,芯片一扫就一清二楚,建出来的房子不会得“缺钙病”。在龙归城保障房项目试点后,广州市建委将从9月1日开始在全市建筑工地推广。
自从广州禁止袋装水泥后,工地不允许现场搅拌水泥,而是直接将水泥粉用密闭容器运输至搅拌站,经过专业搅拌线、混合一定比例的沙、石等后,合成混凝土,再封闭运往工地直接使用。不良施工者为了节省成本,往往在混凝土的水泥配比上“打主意”,多加便宜的沙、石,少加贵价的水泥,将现场建设部门检测的混凝土试件“调包”,建出来的房子成了“缺钙病”,建成后几年内虽看不出端倪,但时间一长就满身伤痕。
近期,广州市建委组织开发了“芯片”信息化管理系统。已在龙归城保障房项目等重点项目中先行先试,在近7000组混凝土试件中植入了20000余块芯片。记者8日下午在龙归城保障房施工现场看到,一块块混凝土都被贴上了“身份标签”,标签上标有制作时间、地点。
记者了解到,芯片植入混凝土之后,混凝土从生产、运输、投入使用,都采用信息化监管、标准化生产。混凝土材料数据采集,保证了用料量的公开化,芯片的植入避免了样品造假的现象,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
该市建委负责人表示,目前芯片管理系统的技术和装备已经准备就绪,计划于9月1日向全市建设工程推广使用,近期将集中组织建设、施工、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培训。
据了解,芯片批量生产后并不贵,一块芯片成本2元,建设单位将芯片的造价纳入建筑成本打包计算,据施工方初步统计,一亿元的工程,芯片的成本约3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