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施工中不能精确地计算混凝土的需求数量,而为了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的预拌量通常只能多,不能少,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多余的混凝土;另外,在清洗预拌混凝土拌和器和运输车辆之后,也会产生一部分多余的含水混凝土。通过混凝土回收装置,对这部分多余的混凝土进行清洗和筛分,分别可以得到碎石和砂,而清洗中产生的‘废水’则排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悬浮物沉淀后,上层为可循环再利用的清洁水,下面的沉淀物被称作混凝土淤泥。
分离出的碎石和砂会被再利用于生产混凝土,产生的淤泥,含水量很高,成分复杂,发生的方式和间隔也各有不同。1996年,JCI(日本混凝土协会)对日本的5000个预拌混凝土工厂进行了混凝土淤泥的考察研究,这些工厂每年产生315万立方米混凝土淤泥。
对一个预拌混凝土工厂来说,平均每年生产预拌混凝土5.8万立方米,混凝土淤泥的数量每年为630立方米,大约占预拌混凝土产量的1.1%。大多数的此类淤泥作为废弃物被丢弃处理了,而处理费这一项每年大约就需花费267亿日元。随着我国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大量的混凝土淤泥随之产生,并且我国目前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混凝土淤泥发生量所占的比率也更高,但即使参照日本发生量的比率1%计算,我国每年混凝土淤泥的数量仍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此外,由于混凝土中含有部分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有害成分,如果随意处置很有可能产生污染水源等环境问题,但是我国目前大量的多余混凝土以及淤泥仍只能以垃圾的形式被销毁、处理,而销毁它们不仅需要很多钱,且需要大片的土地。基于实际的观点,介绍回收混凝土淤泥再利用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相对简单,即将一定数量混凝土淤泥倒入刚从工地回来的滚筒式搅拌车里,由于搅拌车里有从建筑工地回收的混凝土,混凝土淤泥和回收的混凝土通过滚筒的转动而混合,经过充分混合后,将混合物运到贮藏地排出。硬化后的混合物通过合适的设备压碎后可以得到混凝土混合物碎块,它不仅比单纯的混凝土碎块有更高的强度,而且完全满足铺筑道路路面的基层骨料等很多建筑施工的对于材料的设计要求。
当混凝土淤泥与回收混凝土混合时,其承载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因此具有了作为道路基层材料的足够的承载能力。破碎混合物的承载能力受淤泥的含量、淤泥的含水量以及回收混凝土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很明显,即使质量控制不太严格,也能得到符合要求的破碎混合物。破碎混合物还居有较高的耐水性、耐冻胀性和冻融耐久性,可以用于任何地区。这种方法技术上比较简单、成本低,所以产品具有更高效益。同时,由于道路基层材料较大的需求而使得这种混合料具有更广阔的市场。
在日本岩手县的一家混凝土预拌厂进行的试验显示,该厂1997年购置了混凝土回收设备并一直坚持按照上述方法对多余混凝土及淤泥进行回收再利用,到2001年时就已完全收回了成本。利用这种方法,回收混凝土和混凝土淤泥均可以得到有效的再利用,并且节约了天然材料,有利于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另一种方法相对复杂一些,但再利用的社会和环保效益更高。众所周知,水泥主要含钙和硅元素,所以产自于混凝土的淤泥也自然以这两种元素为主。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氢氧化钙,而熟石灰的主要成分也是氢氧化钙,因此是否可以将淤泥用来稳定路基呢?实验证明,答案是肯定的。自然风干的淤泥可以在干燥炉中烘干后由机械压碎,得到天然风干的淤泥粉(以下称淤泥粉)。
经过检测,淤泥粉的颗粒比水泥颗粒细得多,比重也更轻。淤泥粉由水化物、细砂和未水化水泥组成,大部分颗粒是多孔结构,且表面非常粗糙,而生石灰和水泥颗粒像碎石表面一样平整光滑的,所以淤泥粉的表面积和空隙率都要比水泥和石灰大很多,因而具有很高的吸水性。另外,根据实验求得的淤泥粉的吸水性更远远大于粘性土,所以,可以推测,用淤泥粉末来稳定湿软的路基,能大大改变混合土的含水量状态,降低土体的自身重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淤泥粉本身具有在养护中发生固化反应的特点,从而提高了承载力。
由此可见,淤泥粉末可以通过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的双重效果来达到稳定土基的目的。与生石灰稳定土不同,用淤泥粉末稳定后,土的最佳含水量增加,最大干密度减小,更适合于对湿软土基的稳定。而且相对于石灰,淤泥粉末的化学性质更加稳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更小,更加环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