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程对混凝土要求的高性能化,混凝土施工与应用环境条件的复杂化及混凝土施工工艺和原材料的多样化,使合理选用外加剂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选用外加剂的基本原则: 一是其性能应符合
工程使用要求;二是具有合理的经济性。为此,应把握如下几点。
①根据工程设计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而定:如强度等级、弹性模量、抗渗性、抗冻融性等物理力学性能。
②满足施工工艺、施工季节(夏季或冬季施工)、混凝土功能、特征和体积等要求。
③结合实际工程提供的原材料,如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掺合料品种和技术性能及砂、石技术性能等。 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外加剂的技术性能与适用范围,通过试验加以确定。
试验评定外加剂的理由是:
①检测外加剂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②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现场使用的材料来评定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③检查每批产品的匀质性和稳定性;
④生产厂家提供的资料是否符合试配检验结果。
可见,合理选用外加剂是一项繁复而细致的工作,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使用外加剂时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其中包括使用方法。
(1)配制和计量
外加剂的外观形态有丙种形式,即液体和粉体。液体产品以体积或质量计量,有时生产厂提供可溶性固体产品,使用前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粉体产品中一般有 载体,如粉煤灰、火山灰、矿粉等,其目的是使外加剂计量准确、分散均匀和防止受潮结块,粉体外加剂通常以质量计量。使用外加剂可采用人工、半自动和自动计 量,应做到计量准确。外加剂掺量确定后,根据搅拌机一次搅拌混凝土体积和单位水泥用量计算外加剂的用量。若同时使用两种外加剂时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容性, 特别是有引气剂时应分别掺用。
(2)混凝土配合比
任何混凝土工程都要根据要求设计好混凝土配合比,以满足麓工工艺和混凝土性能的需要。所以要掌握掺外加剂的各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要点,使用符合标准的原材料进行试配和配合比调整,最后确定合适的配合比。
(3)混凝土施工工艺
外加剂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施工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如掺高效减水剂(或塑化剂)的混凝土和易性改善,应缩短振捣时间;掺引气剂的混凝土不仅缩短振捣时 间,还应采用低频振动;掺早强剂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防止施工缝出现。若忽视外加剂对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影响,沿用传统的施工方式就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4)混凝土的养护
掺外加剂的混凝土要求有合理的养护。如掺早强剂的混凝土,浼筑硬化后应立即覆盖、浇水养护;使用膨胀剂配制补偿收缩、防渗抗裂混凝土更要重视早期 (≥14d)的浇水养护,低温时要注意保温(≥5℃);冬季施工使用防冻剂应当注意覆盖保温,使混凝土尽快达到临界强度,防止冻害发生。外加剂用于蒸养混 凝土构件或制品生产时,除采用合理的蒸养制度外,蒸养后堆放时也应浇水养护,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强度和改善性能。
只有正确使用外加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必须掌握外加剂性能、明确使用目的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3.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加方法都有哪些?
外加剂的掺加方法对其掺量及作用效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属于表面活性剂类的减水剂、引气剂及含有表面活性剂成分的外加剂。常用的外加剂掺加方法有以下几种。
(l)先掺法
粉状外加剂先与水泥混合后,再加集料与水搅拌的称作先掺法。该法有利于外加剂的分散,能减少集料对外加剂的吸附量,但实际工程中使用不方便,常在试验室试验时采用。
(2)同掺法
液状、粉状外加剂与混凝土组成材料一起投入搅拌机拌和,或液体外加剂先与水混合,然后与其他材料一起拌和。此法简单易操作,使混凝土在一开始水化时就有外加剂介入,立即被吸附到水泥颗粒表面,从而迅速降低了液相中的浓度。
(3)后掺法(滞水法)
在混凝土加水搅拌了一段时间后(有时在浇筑前),再加入外加剂进一步搅拌,即水泥水化反应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外加剂才介入水化反应,从而保持了混凝土液相中的外加剂浓度不会很快降低。
(4)分次加入法
在混凝土搅拌或运输过程中分几次将外加剂加入混凝土拌合物中,使混凝土液相中的外加剂浓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在相同的条件下,后掺法、分次加入法对减小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效果很好,并可降低减水剂的掺量,特别是对水泥矿物中C3A及C4 AF含量高且新鲜的水泥效果最明显,其主要原因是不同的水泥矿物对减水剂的吸附性是不一样昀,水泥矿物对减水剂的吸附作用顺序为:
C3 A>C4 AF>C3 S>C2S
这一顺序恰与水泥矿物的水化速度顺序相同,即C3A、C4AF水化最快,而C3S、C2S水化滞后。采用后掺法或分次加入法,就可以在C3A、C4 AF已经水化,对减水剂吸附能力下降时,减水剂才进入溶液中,使溶液中保持有足够量的减水剂,因而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得到改善,同样掺量下其减水增强作 用就更加显著。总之,不同的掺加方法都各有其特点,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应首先看外加剂的使用效果。一般高效减水剂和低掺量外加剂宜选用后掺法,木钙减水 剂、膨胀剂宜选用先掺法,缓凝剂、引气剂宜选用同掺法。 |